我國經濟社會仍處在快速發展中,交通網絡發展和地上交通車輛不斷增長的同時,道路地下病害也不斷增加,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間施工引起的道路塌陷和管線破壞,釀成很多悲劇,也給道路的安全暢通帶來了嚴重的威脅。
?
雖然路面的塌陷可能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,但地下病害是道路塌陷產生的深層次原因,例如,當道路地下空洞形成后,空洞頂部的部分松動顆粒會發生掉落,并隨時間推移逐漸形成塌落區。隨著土體不斷脫落、下移,形成路面下空洞區,當過往車輛在此類區域處施加路面荷載后,或受其他因素影響,導致面層發生彎折破壞,造成道路中斷。因此,為保證道路的運營安全,需要加強城市道路與管線地下病害的探測。
?
?
細節把控
在對道路地下病害進行探測時,應立足于道路實際情況,為避免檢測造成的破損,一般情況下首先考慮采用無損檢測方法,但如果是無法依靠無損檢測技術準確獲得病害信息,則應采取更為可靠的檢測方法。
?
在對道路與管線進行探測前,應通過資料搜集及現場踏勘等方式對項目情況進行一定的了解,以制定合適的探測方案,選擇合適的探測方法,查明一定深度范圍內的地下病害,評價其對道路或管線安全運營的影響。如果探測區域存在地下工程施工、地下管線密集、干擾源多樣、地層含水量高或分布有歷史塌陷等復雜條件時,宜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進行綜合探測。
?
?
得益于其效率快、成本低、精度高、連續性好、成果直觀、無損探測等優勢特征,探地雷達法被廣泛應用于城市道路地下病害的探測。
?
探地雷達發射的高頻、寬脈沖電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質中傳播具有衰減和頻散特性,介質電阻率越低,電磁波頻率越高,則衰減系數越大。探地雷達天線中心頻率決定了探測深度和目標體分辨率,通常情況下,在滿足分辨率且場地條件許可時,應盡量使用中心頻率低的天線。
?
此外,探測的準確度還與天線的移動速度密切相關。在采用探地雷達對城市道路進行探測的過程中,如果天線的移動速度過快,會導致丟失雷達有用信號,而過慢又致使檢測工作效率過低,無法滿足項目對于檢測效率的需求,所以在天線移動速度把控方面一定要嚴謹。
?
在采用探地雷達法進行探測時,還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方法驗證異常。由于此方法不一定能夠確定異常的性質,如果要弄清楚異常是什么通常還要采用其他方法進行驗證。在諸多方法中,鉆探是驗證最為直接的方法,但是會對路面造成破損,也可選擇地震映像、面波等方法,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量。
?
?
探測原則
為提高探測效率與準確性,切實解決道路地下病害探測的實際難題,在對道路地下病害及管線進行探測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。
?
1、全覆蓋原則
由于隱藏在地下,在未形成路面塌陷之前,道路地下病害往往難以被人發現,很難憑借經驗判斷其是否存在。為了保證及時檢測出潛在安全隱患,在探測時有必要對目標進行全覆蓋式檢測,而非僅僅抽取其中小部分路段進行探測。
?
2、謹慎性原則
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導致道路地下病害的形成,因此地下病害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。根據病害的理化成因和以往的探測經驗,總結病害的分布規律,在普查的基礎上,對發生頻率較高的重點區域著重進行探測,以確保在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,加強檢測的針對性,不漏掉任何可能的隱患。
?
3、及時性原則
在道路運營過程中,若發生暴雨洪澇、地震等自然災害,或因管線爆管、地下工程施工中出現意外事故等,很可能對正常狀態中的道路造成嚴重的損傷,且往往發展也較為迅速。針對這些突發性情況引發的病害,要及時準確的進行探測,迅速確定病害影響范圍,以便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,免得造成更大的損失。
?
?
結語
道路地下病害探測是保障城市道路安全運營的關鍵,既關系交通順暢,更直接影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無論是探測方法的科學選擇、細節把控,還是嚴格遵循探測原則,每一步都對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。未來,隨著探測技術發展,需持續優化探測流程、強化探測能力,做好地下病害排查與治理,為我國交通事業穩健發展筑牢安全防線,讓城市道路保持安全暢通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交通保障。
中鋼國檢為您推薦道路地下病害及管線探測注意事項及原則。我們將將隨時為你解答關于產品和服務的疑問,同時你還可以了解檢測小知識其它信息或瀏覽常見問題。